【协力攻坚 演绎精彩】优化设计 奏响降本创效的时代强音
|
||||
|
||||
当今电建市场竞争激烈、浪潮汹涌,企业要想在波澜壮阔改革发展中稳健前行,降本增效已然成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关键。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团队在盘南电厂2×660MW低热值煤发电工程建设中迎难而上,以优化设计为主线,多管齐下推动采购创新,截至目前降本创效显著,奏响了项目降本增效的时代强音。 优化设计 降本创效的源头活水 盘南2×66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是贵州省“十四五”电力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,新增纳入规划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项目,是贵州省“建设全国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”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作为盘南电厂项目EPC总承包牵头单位,宝马11222杨成豪团队坚信优化设计蕴含着巨大潜力,深知一个精心雕琢、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,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,不仅能有效避免材料浪费,更能从源头为筑牢降本增效根基。他们在传统集的基础上,他们集思广益、另辟蹊径,以厂外排水管道、烟囱内筒、冷却塔等分项工程的优化设计及其材料优选为突破口,携手多方合作伙伴,成功开辟出一条降本增效新路径,用显著创效成绩为企业高质量改革发展赋能。 创新驱动 优化设计的核心引擎 创新是优化设计的灵魂所在,不仅能推动设计方案实现质的飞跃,更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。唯有不断引入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方法,才能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,让优化设计焕发全新活力,催生降本创效丰硕成果。 工程之初,项目经理杨成豪、EP经理王晓峰带领物资部主管朱秋宇等管理人员,突破传统集采思维束缚,充分利用工程造价专业知识,全面研判合同条款,深入剖析工程材料采购标准,借助互联网、大数据等前沿渠道信息,进一步摸清市场行情,积累海量而珍贵的数据资源,为优化设计提供坚实的依据。他们主动与设计院展开对接,以诚恳的态度和专业的分析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锲而不舍地成功说服设计院。最终,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及使用期限的前提下,成功推出高性价比的优化设计方案获得设计院的认可与采纳,为项目降本创效迈出了坚实步伐。 以厂外补给水管为例,合同规定的d630mm×Sch11mm无缝钢管,第一册图纸中选用总长度为16800m,总重为2820t,单价6200元/t,总价达1748.4万元。杨成豪团队经过与设计院深入沟通及反复论证,成功将管壁厚度从11mm优化至9mm,管道总长从16800m优化至16100m,总重量降至2218.978t,总价优化至1375.16万元,按照采购价格计算,一举创效约373.24万元。在厂外排污水管的优化设计中,第一版图纸中排污水管规格为d219mm×7mm规格,杨成豪团队以充分科学数据据理力争,最终说服设计院同意将管壁厚度从7mm减优化至5mm,总长12000m保持不变,将原管道总重量从439.145t减少至316.634t,按照采购价4245元/t计算,成功创效52万元……这一系列的优化举措,如同精准的手术刀,切除成本冗余部分,让项目成本更加科学合理。 在烟囱内筒的设计优化中,项目部联合设计院进行高性价比的设计优化,在保证安全质量及使用年限的前提下,成功优化减少烟囱内筒钛钢259t,按采购价10770元/t计算,创效约278.9万元,不仅体现了项目团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,更彰显了优化设计在降本创效中的巨大作用。 协同合作 优化设计的有力支撑 优化设计绝非单一部门或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,它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密切协作、无缝沟通,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,如同交响乐团各个乐器相互配合、和谐共鸣,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,才能确保设计方案既契合市场需求与用户期望,又具备可操作性与经济性。 在1号冷却塔的施工中,杨成豪团队根据天气变化等实际情况,牵头组织设计、生产、施工等单位,开展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的设计优化攻关,群策群力、集思广益,创新提出冬季将浇筑混凝土标号由C40提升至C50的优化方案,经实验反复验证成功,优化方案获得设计院的许可通过并付诸实施,将1号冷却塔环基厚度减少至1.8米,混凝土方量减少472立方米,钢筋量减少400吨。同时,对筒身厚度和配筋要求也进行了优化,目前筒身混凝土已优化减少1460立方米,此举钢筋优化创效约148万元,混凝土优化创效约20万元,为1号冷却塔后续筒身施工以及2号冷却塔整体建造提供了宝贵的创效借鉴。 持续改进:优化设计的永恒追求 优化设计,是一个永无止境、不断迭代的过程,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盘南电厂项目部积极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与探索,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,推动优化设计水平持续提升,让降本创效像源源不断的活水,为项目高质量履约注入新动能。 在厂外补给水管道防腐施工策划中,杨成豪团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,主动拜访防腐材料厂家、虚心请教防腐施工师傅,深入了解防腐材料性能与防腐工艺流程,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,同时积极与设计院沟通,共同探索管道防腐工艺的最高性价比路径。 针对补给管道内外壁防腐工艺为底漆+面漆+玻璃丝布+面漆+玻璃丝布+面漆+面漆的实际,项目部经过与设计院的深入沟通与反复研讨,在优化省去管道外壁防腐最后一道面漆施工的基础上,且鉴于管道材质为d630mm×Sch9mm无缝钢管,正常使用期限远超火电厂20余年的生命周期,大胆提出了管道内壁无需防腐的方案并获得了设计院的认可通过。按照减少管道一道面漆施工、省掉内壁防腐6道工艺计算,创效约80万元。这一成果再次证明了持续改进在优化设计中的重要性,它让项目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、永不止步。 通过创新驱动、协同合作与持续改进,杨成豪团队不断优化设计,提高工程质量,降低材料成本与施工成本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显著优势,奏响了一曲激昂的降本增效时代强音,为电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崭新标杆形象。 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